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洱海保护

五字诀”治河护湖——我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03-24 08:59
来源:大理日报
【打印文本】
分享到:

清晨7点,在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各个网红打卡点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主播在晨曦中卡位完毕,手机直播陆续开始。

“大理是我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今天,我终于站在洱海边给大家直播了……”来自江苏的主播雯子在直播中激动地说。主播们眼中洱海的这一份美好,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近年来,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河湖保护治理中采取“严、干、实、稳、优”五字诀,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通过不懈努力,一个个堵点难点痛点被破解,谱写了大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严”字当头

扛起政治责任谋科学发展之策

绿色,是大理最亮眼的底色,也是大理人民一直细心守护的颜色。

我州以“严”字当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重大决策部署,顶着压力干、迎着困难上,大力发扬“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精神,以超常的决心、超强的措施,全面推进“三库连通”、环湖客栈关停、流域截污治污、环湖生态搬迁、洱海生态廊道建设、“三禁四推”等重点工作,努力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洱海保护治理和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干”字为要

强化组织保障行务实高效之举

干事业,既需要高瞻远瞩的谋划,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苦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我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的实践深刻诠释了这一点。

我州以“干”字为要,充实了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州、县市指挥部和“八大攻坚战”推进领导小组组织体制和一线工作机制,全面实行一线决策、一线协调、一线作战,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见效。

同时,全面加强州、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对河(湖)长制工作的领导,建立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及“河(湖)长主抓、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责任落实机制,全州946条河流、8个湖泊、681座水库、2195座坝塘、1171条沟渠、148公里洱海环湖岸线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实”字为本

注重系统治理务干事创业之实

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州以“实”字为本,坚持保水质防蓝藻和流域绿色转型发展“两手抓”,深入推进“八大攻坚战”,相机采取精准措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洱海流域水质监测、科学研究和专家咨询体系,推动科研成果、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相互融合,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全力推进流域绿色转型。

2020年以来,洱海保护治理“三库连通”工程累计直补清水1.92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村落污水处理站135个、污水收集管网4503.3公里、生态湿地2.76万亩,流域截污治污体系运行管理体制日益完善;累计清理河道沟渠5401公里、库塘湿地349个、杂草淤泥等38万吨,洱海流域57座非煤矿山彻底关停并全部完成生态修复,3个搬迁水泥厂生态修复有序推进,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流Ⅴ类及以下水体全面消除。

“稳”字为重

健全工作机制树勤政廉政之风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体制破冰。我州以“稳”字为重,制定出台河长巡河准备及巡河工作细则、工作问责实施细则等制度,完成《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第四次修订和《苍山保护管理条例》第三次修订,明确划定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建立水质监测机制,以水质结果倒逼河(湖)长履职尽责。

同时,我州建立州、县、乡三级督察体系,实行联合联动督查机制;创新建立“围绕‘水质提升’一个目标,实行‘定量与定性、定期与日常’两种方式,构建‘河长办考核、河(湖)长述职、社会第三方评估’三个维度,用好‘结果认定、结果运用’两个抓手”的“1232”考核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制第三方评价机制,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河长制工作典型案例。

“优”字为先

坚持共建共享收造福人民之效

我州以“优”字为先,深入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全民大行动,设立洱海保护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研讨会,广泛组织专题视察、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开展社会第三方问卷调查等活动。同时,积极回应解决热难点突出问题,形成了共同保护“母亲湖”的强大合力,洱海保护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2020年,洱海湖心284国控点水质评价为“优”,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水质主要指标趋稳向好、下滑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总体水质由富营养初期状态转为中营养状态,由抢救性治理转为保护性治理。

记者杨艳玲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