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每学年开学,总是老师们最忙碌的时候。无论多忙,巍山县青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罗家贵都不会忘记给新入学的苗族学生送上一本苗族著名作家沈丛文的作品《边城》,书的扉页上有他亲手书写的一句话:“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好好读书,才会有好的前途。”
对每一个升入初中的苗族学子,从给一点零用钱,后来赠送学习用品,再后来又赠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边城》……这个习惯,罗家贵坚持了几十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罗家贵说,在历史上苗族同胞大多以狩猎为生,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对教育不重视,因此他对新入学的苗族学生也格外关注。通过对班级上困难家庭的学生捐资、帮助垫交学费书费、赠学习用品、书籍等方式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1994年7月,师范毕业的罗家贵回到了家乡巍山县青华乡,先后在新山小学和青华中学任教,也从此迈入了教育的这片原野,如今一转眼就是30年。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30年来,罗家贵一直沉下心来,潜心练好“内功”,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养,虚心向老教师“取经”;精心打磨每一堂课,锤炼教学技能;与其他青年教师互相听课,相互评议品读名家的优质课实录。罗家贵把所有心思都倾注在语文教学中,慢慢地也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尤其是注重高效课堂,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点燃他们对语文的热情。
“多亏罗老师帮助我语文取得进步,后来才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已经是弥渡县红岩中学音乐教师的茶凤凰至今对罗家贵心存感激。在茶凤凰读初中时罗家贵发现她不仅喜欢唱歌,语文基础也不错,但由于从小课外阅读不多,阅读理解是弱项,于是“对症下药”,经常给她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有时读完之后还要讲阅读心得体会。如今的茶凤凰不仅在音乐教学上是一把好手,还自己作词作曲创作音乐,参加省、州、县的各种比赛和演出。
多年来,罗家贵一直坚持对症下药、创新教学,通过开展阅读伙伴结对、激活阅读意识等方式,罗家贵析得透彻、讲得精彩,学生们听得明白、思得深远,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在个人成长的同时,罗家贵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和身边的同事。“罗老师无论是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方面都是我的榜样,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如今已是青华中学校长的茶吉祥告诉记者,他上中学时罗家贵就是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在今年青华中学“青蓝工程”的“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中,罗家贵又成为茶吉祥的“师傅”。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县政协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罗家贵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多年来,一直围绕文化、教育等问题,提出了一批提案和社情民意,把基层的声音传递给党委政府。其中2018年《关于建设巍山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点的提案》获得优秀提案;2022年提出《关于帮助漾江小学建设学校围墙和大门的提案》、2023年提出《关于帮助青华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案》等提案,有关意见建议得到采纳落实,努力交出一份无愧政协委员身份、不辱时代使命的“履职作业”。
青华乡是革命老区,是巍山民歌《二骊半调》和民舞《青华弦子舞》的发源地,文化气息浓厚。作为本乡本土的语文老师,罗家贵在落实、践行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时,创作了大量具有乡土情结的散文、诗歌等作品,公开出版了《沿着山路来看你》《心灵栖息》两部诗集;创办了《青华艺芳》校刊,和罗勇老师合作创作了《青华中学校歌》,受到师生欢迎。
“三十年的教育教学路,洒满艰辛的汗水和收获的喜悦。”如今的罗家贵,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理州苗族学会会长、巍山县作协副主席,并且凭借自己的教学成绩先后荣获云南省乡村优秀教师、云南省中小学师生论文一等奖、大理十大最美教师、巍山县“十佳教师”等68个奖项。
“九月是老师的节日,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始端……”这是罗家贵的诗集《心灵栖息》中的一节诗,也是他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的表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播撒知识的种子;作为政协委员,我将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教育界别委员优势,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罗家贵说。
一颗匠心杏坛种梦,30余载爱润桃李……回首过去,68张鲜红的荣誉证书书写着罗家贵曾经拼搏的精彩,拥有教师和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他,表示将继续用责任和担当续写教书育人的华美篇章。
巍山县政协 陆向荣 高林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